金寨,歷史悠久,縣境在五千年前即有人類活動,史河流域一帶發(fā)現高廟、小磨盤山、黃泥灘、古佛堂等 7 處遺址。縣境在堯時為皋陶封地,秦屬九江郡。境內多險關要隘,歷代有兵事,南北朝時常駐重兵。隋初,為府兵戍守地區(qū)。唐末,黃巢農民軍曾至縣內狗跡嶺。南宋,金兵南下,元人入侵,縣內主要山寨多為軍事要沖。明代,僅麻埠就爆發(fā)2次反抗封建統(tǒng)治的武裝起義。清初,張福寰、侯應龍等跨縣東南山區(qū)抗清。咸豐、同治年間,太平軍、捻軍在縣境活動13年。1929年,縣境爆發(fā)“立夏節(jié)起義(又稱商南起義)”“六霍起義”。1932年9月,國民黨軍衛(wèi)立煌部進占金家寨,紅四方面軍第四次反“圍剿”失利,國民黨政府為加強對鄂豫皖邊區(qū)的統(tǒng)治,劃安徽、河南兩省交界部分邊區(qū),始設縣治,稱“立煌縣”。
1932年10月前,縣境分屬皖豫兩省,介于鄂、豫、皖三省之間,古為英、六地,秦統(tǒng)一中國后行郡縣制,隸屬多變。秦,屬九江郡,為六、潛等縣地。西漢,分屬揚州刺史部廬江郡和豫州刺史部汝南郡,由潛、六、安風、雩婁等縣分領。東漢,屬廬江郡的潛、六安、安風、雩婁。部分時期為諸侯國領地。三國,為魏地,分屬揚州廬江郡和豫州安豐郡,由六、雩婁、松滋等縣分領。西晉,分屬揚州廬江郡和豫州安豐郡,由潛、六和雩婁、松滋等縣分領,東晉,分屬廬江、弋陽、西陽、淮南等郡,為潛、蓼、安豐、松滋、雩婁等縣地。南北朝時,部分地先后為宋、齊、梁所轄。宋,先后屬淮南、廬江、汝陰郡及邊城左郡。齊,為廬江、安豐、汝陰郡地。梁,為廬江、岳安、北淠郡和安豐郡地。北魏,屬霍州西邊城郡的開化、雩婁、安豐等縣。麻埠曾為西邊城郡治所在。東魏,先屬霍州北淠郡,后屬西邊城郡。北齊、北周均曾領有縣境部分地區(qū)。隋,先為義、揚、光、壽、廬州地,后廢州為郡。境內分屬廬江郡的霍山、淠水,淮南郡的霍邱,弋陽郡的固始、殷城等縣。唐,先后屬廬、壽、光、義、霍諸州。貞觀改制,屬淮南道壽州、光州。天寶元年后為壽春郡和弋陽郡屬縣分領。五代十國,先后為吳、南唐、后周領地,分屬壽州的盛唐、霍山、霍邱及光州的固始、殷城等縣。北宋,先后分屬壽、光二州,為六安、霍邱、固始、商城數縣地,后屬淮南道,不久改稱淮南路,又后屬淮南西路壽春府安豐軍的六安、霍邱二縣及光山軍的固始縣分領。南宋,屬淮西路,先后為六安軍、安豐軍、光山軍地,分屬六安、霍邱、固始數縣。元,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,分屬淮西江北道廬州路六安、安豐路霍邱、汝寧府光州固始。明,初屬中都臨濠府,后屬六安州、霍山縣和鳳陽府壽州的霍邱縣,及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寧府光州的固始縣地。成化十一年(1475)分置商城縣后,縣西境分屬商城、固始。清初,屬江南和河南行省。康熙六年(1667)后屬安徽、河南二省,為安徽省廬州府六安州、霍山縣與潁州府的霍邱縣地,及河南省汝寧府光州的固始、商城縣地。民國初年,屬安徽省安慶道的六安、霍山與淮泗道的霍邱及河南省豫南道的固始、商城等縣。1929—1931年,鄂豫皖邊區(qū)設置有鄂豫皖省,轄鄂東北道、豫東南道、皖西北道,道以下有縣、區(qū)、鄉(xiāng)蘇維埃政權。境內建立過六霍、霍邱、五星、赤城、赤南等縣級蘇維埃政權,隸屬于鄂豫皖省皖西北道和豫東南道。
1932年,分屬安徽省的六安、霍山、霍邱與河南省的固始、商城5縣。同年10月,上述5縣邊區(qū)劃出55個保,置立煌縣,隸屬于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33年3月,國民政府內政部批準,“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”和安徽省政府分別行文,立煌縣改屬安徽省,隸屬于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(六安)。立煌縣面積初測為3322平方千米,占全省土地面積的2.36%。1938年11月至1939年11月,立煌縣為第三行政督察專員駐地。1939年7月,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(qū)(六安),隸屬不變。
1947年9月上旬,中國人民解放軍劉伯承、鄧小平所部三縱八旅攻克立煌縣城,建立民主政權,改縣名為金寨,后分為金寨(金西)、金東兩縣及金北辦事處3個縣級建制。1949年4月,金寨縣人民政府籌建,隸屬于皖北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
1949年9月,金寨全境解放,隸屬安徽省六安專區(qū)。
1971年,六安專區(qū)改為六安地區(qū),隨屬。
1999年9月,六安地區(qū)改稱六安市,至今隸屬未變。